天主教信徒與廢核
文/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「宗教廢核團」
召集人彭以凡神父(2013/4/12)
一、從天主教信仰而言,為何要反對核子發電廠呢? 廢核後台灣就能有足夠電力供家庭和工廠使用,不會阻擾台灣經濟發展嗎?是否有替代品呢?
天主創造宇宙萬物,盼人善盡管理之責,但核災却具毀滅性,影響後代子孫甚鉅。台灣核電廠的興建不純粹為了用電,早期是為了發展核武而發展核電,核電的興建亦牽扯錯綜複雜的利益勾結問題,它已不是單純的用電問題。核電如同來自地獄魔鬼的技術,站在世代正義、道德情操的立場,身為天主教信徒理應挺身反核。
廢核不會缺電,核電僅占12~16%,台灣夏季尖峰用電期間,全國尚餘20.6% 的發電容量未使用,離峰時(冬天夜間),更超過40%以上。現今國內產業大多屬高耗電的產業,台灣應發展永續的產業政策,鼓勵節電;核電替代方案並非沒有,而是為與不為的問題,充沛的陽光是天主的恩典,我們應善用它(陽光),而非使用魔鬼般的核電。
二、廢除台灣所有核電廠後,若台灣再度發生大地震時,也是有巨大災難發生,如今,在台灣「反核」已是政治問題? 天主教教友如面對何這項廢核問題呢??
地震與核災是截然不同的災難,前者受災者的社會關係、謀生能力、生存環境…皆尚存,但後者則無,核災具不可逆性,其所造成的是數百萬人長時間逃離原來的生活環境,此將造成國家社會、經濟的崩解,天主是愛,天主愛人,若欲避免這樣的災難,唯有廢核。
常有人說他對「核能」的態度為中立,什麼是理性?什麼是中立?理性是將一件事情的利弊得失,放在天秤二端上秤,若弊大於利,則會做出果決的判斷,但若明明是弊大於利,却還表示中立,這是蒙蔽良心的作為,亦如同默許助長惡人繼續為惡。
「反核」是超越黨派、地域、族群、宗教的議題,是善的展現,是良知的最後底線,身為天主的子民,我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,用愛的實際行動,來愛我們的土地、愛我們的子孫。
三、您以神職人員參加反核的社會運動經驗,有何感受? 台灣天主教會和信徒參加社會運動不多,原因何在?
聖經中,許多章節皆可看出耶穌即為「社會運動者」,耶穌的精神,是以愛的方式推動社會改革,其希望鰥寡孤離皆有所養,人們皆能彼此相愛。現今參與社會運動,即是以行動具體實踐「基督精神」,倡議愛與善的價值,這就是基督,這就是傳道。
台灣天主教會和信徒參加社會運動不多,主因台灣過去白色恐怖的陰霾仍然存在,但經過這十幾年來,社會各界推動民主化的努力,我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天主教信徒以更具體的方式,參與社會運動,推動社會改革;透過堅定的信仰,我相信愛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,愛的社會運動,亦是實踐基督精神最直接的方式;祈天主保佑台灣,祈天主給予執政者大智慧,來化解社會對立與紛爭,並創造愛與和諧的新境界。
回應文章建議規則: